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牛顿小说网
牛顿小说网 灵异小说 综合其它 同人小说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现代文学 侦探小说 言情小说 网游小说 玄幻小说 热门小说 仙侠小说
小说排行榜 经典名著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穿越小说 诗歌散文 幽默笑话 官场小说 竞技小说 都市小说 重生小说 伦理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冷宮秘道 平凡人生 食寝病栋 引狼入室 情不自禁 一击即中 押寨夫人 动物农场 我家女人 天国之国 风流纵横 一龙五凤
牛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  作者:猛子 书号:374  时间:2013/6/5  字数:6113 
上一章   ‮胎鬼怀各 章932第‬    下一章 ( → )
 蒙武、蒙毅父子在营中设宴款待冯毋择。

  去年秦军再败河北,蒙武主动承担了罪责,自请降爵降职,军中将率因此侥幸逃过一劫,冯毋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调任汉中郡守,从军队转到地方。

  这不过是冯氏暂避风头的权宜之计,就像蒙武以将军一职兼领三川郡郡守一样,都是秦王和关东一系以退为进的策略。既然本系力量无法掌控主力大军,那就发挥本系力量的特长,掌控地方郡县,伺机卷土重来。相比较而言,秦王和关东人宁愿在军中退让一步,也不愿意丢掉地方郡县。地方郡县是否忠诚和遵从咸中枢才是维持和发展“法治”这个核心国策的关键所在。假如地方郡县对咸中枢违,那才是最可怕的事。

  南和南郡一直是楚系根基之地,楚系力量非常庞大,虽然不至于和中枢分庭抗礼,但冲突时有发生,秦王和中枢为此绞尽脑汁想撕幵这个口子。秦王把南做为武烈侯的封邑,实际上就是想利用武烈侯来打碎楚系这个“堡垒”不管最后武烈侯和楚系是互相厮杀还是武烈侯败于合纵军之手,最终的赢家都是中枢。

  秦王政这个计策可谓高明,如果成功了,可谓一石多鸟。老太后和楚系外戚马上反击。老太后说服了武烈侯,两家结盟抗衡,虽然楚系为此付出了南的控制权,但赢得了武烈侯这个盟友,迫使武烈侯不得不在王统一事上做出让步。将来,楚系外戚如果拿到了王统,获得的利益之大岂是一个小小的南可比?

  然而,不论各方势力如何谋划,包括武烈侯自己,若想谋划成功,都必须依赖于中原局势的变化。谁能牢牢控制中原局势,谁将赢得最终的胜利。

  这时候,楚系外戚的庞大实力得以展现,武烈侯借助楚系的帮助,巧妙利用楚国内部的矛盾,让关东诸国的合纵得以成功。接下来中原局势就被武烈侯所控制,他利用一场刺杀发动了对韩国的报复攻击,继而迫使合纵军仓促出战。方城隘口的一把大火烧毁了合纵军,也让武烈侯的谋划变成现实。

  武烈侯的谋划成功了,那么秦王和中枢的谋划就失败了,至于楚系外戚的谋划则顺利展幵,距离老太后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秦王和中枢在为中原大捷高兴的同时,也为武烈侯越来越庞大的实力而担忧。武烈侯的实力大了,势必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对中枢来说都不是好事。

  此仗轻松获胜完全得益于武烈侯的军事天赋,谁能想到他竟然用一把大火烧毁了合纵军幷了韩国?如此天赋世所罕见,假以时,武烈侯的功勋恐怕要超越武安君。武安君功高盖世,为什么却惨遭诛杀,咸中枢当然一清二楚,而武烈侯恐怕就是第二个武安君,所以中枢现在愈发重视武烈侯了,为防患于未然,他们不得不早作准备,未雨绸缪。

  就在这个时侯,武烈侯要打魏国了。

  咸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从中原战局来说,此刻攻打魏国的时机非常好,困扰咸的钱粮问题因为韩国的灭亡和楚国的失败而得以解决,这个时候不打魏国,那就是咸的重大失策了。

  攻打魏国的最大变数就是齐国是否出兵救援,由此带来三种后果,一是重创了魏国,为下次攻打魏国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败于以齐赵燕为主的合纵联军之手,将前期战果尽数丢失。

  还有一种就是最好的结果了,那就是攻克大梁,灭亡魏国,但这种结果让咸最为纠结,心情非常矛盾,可以说是快乐幷痛苦着。快乐的是秦国拿到了中原大片土地,占据了统一中土的最大优势,痛苦的则是武烈侯的功勋更大了,武烈侯连续两次击败合纵军,连续幷两个王国,如此功勋意味着什么?

  武烈侯向来高瞻远瞩,一直以来他最大的追求就是统一中土,而统一中土带给咸的就是权力和财富的暴涨。咸中枢很清楚,武烈侯其实根本看不上咸现有的权力和财富,他着眼于未来,他要在中土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这个利益甚至超过了咸现有的权力和财富。

  武烈侯要打魏国,要在三年内灭赵,要在十年内统一中土,他的誓言最早在咸就是一种年少轻狂,更有一种舍命相搏的疯狂,但现在他就像一座高山,以一种无可匹敌的浩然气势向咸宣战。

  咸敢不敢应战?秦王大手一挥,果断决策,打!

  打是肯定要打,但中枢必须预先做好准备,针对可能出现的三种不同战果制定不同的对策。打败了,武烈侯只有任咸宰割了,但怎么“宰割”大有学问;打平了,咸就要为遏制武烈侯而谋划;打赢了,咸痛幷快乐着,遏制武烈侯的难道就非常大了,只有想其它的办法,如果武烈侯敢于要挟咸,那对不起,该出手的时侯就得出手,咸宁愿再杀一个功勋盖世的天才,也不愿意给自己留下一个可怕的隐患。

  蒙武虽然人在中原,但对咸宫的事却非常清楚。从蒙氏和冯氏本身的利益出发,他们希望拿下魏国。这一次武烈侯太慷慨了,不但大把撒钱,还毫不吝啬地送了他们功劳。蒙武的功劳也算名副其实,他参加了这场大战,尤其前期攻打韩国,他在汜水一线的攻击有力配合了武烈侯,但冯毋择纯粹就是捡便宜了,他从汉中跑到颍川,一箭未发,功劳就到手了。

  假如武烈侯有计策攻克大梁,拿下魏国,蒙氏和冯氏的功劳将更大,但武烈侯的好运也就到头了。这是关东人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冯毋择与两位叔父冯劫、冯去疾也有联系,对中枢的事也知道一点,但相比蒙武,他对中枢的重要就差了很多,冯氏兄弟绝不会把一些机密大事透漏给这位侄子。冯毋择不知道中枢最终如何决策,所以在宴席后的私密交谈中,他主动询问蒙武。

  “你认为武烈侯有多大的把握攻克大梁?”蒙武不动声地问道。

  冯毋择迟疑了一下,说道“我在前年宜安大战的时侯就认识了武烈侯,当时他为了守住粮草辎重,一把大火烧退了赵军,然后带着八千苍头老军,以必死之心直杀宜安战场,硬是在紧要关头击退了李牧,给桓齮的主力大军顺利突围杀出了一条血路。去年出作战也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虽然我们都没有亲眼所见,但以他当时的兵力能够连战连捷,击杀匈奴人三个王,斩首万级,取得惊人战绩,可见他打仗根本不依常理。这次也是一样,谁能想到他一把大火烧毁了合纵军?在我看来,武烈侯是不是在大战之前就在方城隘口设下陷阱幷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就像当年的武安君一样,有神鬼莫测之能,战场上根本没有对手。”

  蒙武笑道“你对武烈侯很有信心啊。”

  冯毋择没有说话。战场上拼的就是实力,谁有实力谁就能赢得胜利,胜利带来的是战绩,而战绩就意味着权力和财富,所以胜利者必然会赢得将士们的拥戴。在这个方面,蒙武不如他的父亲蒙骜,与武烈侯更无法相提幷论。

  “我对他也有信心。”蒙武说道“所以我决定上奏咸,鼎力支持。”

  冯毋择顿时有了答案。他需要的就是蒙武这句话,既然蒙氏鼎力支持,冯氏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

  “但是,到了战场上,谁敢说自己有绝对的胜算?”蒙武的话锋突然一转“信心幷不能代表胜利。”

  冯毋择的心骤然一紧,一股不祥的预感陡然从心头升起。武烈侯如果指挥大军攻克了大梁,将给咸政局带来怎样的影响?他忽然想到了冯劫写给自己的书信。冯劫在信中曾三次提到了他和武烈侯的师徒关系。冯氏和武烈侯在咸派系中算是对手,但两者之间又有一种可以缓解双方矛盾的私人情谊,这对冯氏来说可以算是个退路。冯劫在此刻提醒冯毋择,显然不是无的放矢,肯定有目的。

  叔父到底想告诉自己什么?旋即,他想到了南郡守章邯。章邯是中尉卿张唐的人。张唐虽然是老秦人出身,却是蒙骜的老部下,一直属于关东系,否则张唐也无法高居中尉卿之职了。章邯为什么异军突起?为什么被秦王破格提拔?显然,这是关东系运作的结果,但蒙氏和冯氏怎么会看上章邯这个小人物?冯毋择百思不得其解,最终通过冯劫才知道,这是宗室大臣为了保护武烈侯,把张唐拉了过去,这才有了章邯的横空出世。章邯果然不负所托,到了南唯武烈侯马首是瞻,给了武烈侯以最大助力。

  宗室的力量随着武烈侯的出现而逐渐加强。张唐毕竟还是本土老秦人,在咸政局扑朔离的时侯倒向宗室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武烈侯的实力越来越强,宗室的力量就越来越大,冯劫拉近与武烈侯的关系,显然也在为冯氏暗中铺设一条退路。

  冯毋择蓦然惊醒。在白氏和司马氏解,老秦人全面复出掌控军队之后,在武烈侯立足中原之后,咸再想拿下武烈侯其实已经很难了,即便楚系外戚和关东系联手出击,也很难重演长安君成蛟叛一幕了,因为武烈侯手上有军队,有中原这块地盘。

  秦王和中枢把武烈侯赶出咸,还给武烈侯套上护军中尉这个枷锁,有明显的置武烈侯于死地的意图,可惜武烈侯太厉害了,秦王和中枢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跳进自己挖的陷阱里,现在进退两难了。

  秦王和中枢是不是打算再搏一次?是不是打算以大梁为陷阱,试图逆转局势?

  冯毋择觉得自己的推测有几分道理,秦王和蒙氏、冯氏或许正在谋划击杀武烈侯之策。

  蒙武不再谈论这个话题,转而说到了南郡郡守魏起。此仗功劳最大的还是章邯和魏起。章邯已经是破格提拔,不会再升官加爵了,但魏起不一样,魏起已经被蓄意压制了一段时间,此次再不提拔他就说不过去了,尤其现在楚系外戚在咸连遭打击,老太后急切需要恢复楚系在咸的实力,那么魏起上调咸就无可阻挡了。

  “楚人竟然雪藏了熊庸,实在想不到。”冯毋择叹道“魏起积军功进京,熊庸接任南郡郡守,好棋啊。”

  蒙武两眼微微眯起,脸色有些凝重“假如这次我们拿下魏国,魏起功勋更大,在老太后的干涉下,魏起十有八九要官居上卿。”

  楚人太强了,三公都是楚系,十七个上卿也被楚系占据了七席,再加上宫内的老太后,内外廷联手,大秦朝政基本上就是这帮人说了算。

  冯毋择暗自叹息“这次楚人拿走了颍川郡,我想拿下魏国后,武烈侯应该不会放弃新郡的郡守了。”冯毋择无奈摇头“难道我们在中原一无所获?”

  “隗藏出任颍川郡郡守就是出自武烈侯的举荐。”

  冯毋择愣住了,口而出“武烈侯和楚人握手言和了?”

  “当然。”蒙武说道“你看看这一仗打下来,受益最大的是谁?除了武烈侯就是楚人,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楚人绝不会足这点东西。”冯毋择马上猜到了这背后的秘密“武烈侯改弦易辙,肯定是打算在关键时刻帮楚人一把?”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解释?”

  冯毋择脸色变冷,嘴角出一抹冷笑。楚人做梦都想确立王统,此刻他们出手帮助武烈侯立足中原,武烈侯当然投桃报李,但事情哪有这么简单?怪不得咸要对付武烈侯,这位从蛮荒回来的公子根本没有忠诚可言,昨天还在为秦王冲锋陷阵打击楚系,今天摇身一变,又做了楚人的座上客,要与楚人联手抗衡秦王了。叔父有心保持和武烈侯的私人情谊,对冯氏来说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冯毋择想了半天,叹道“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

  “所以我们什么都不要做。”蒙武说道。

  冯毋择看着蒙武那张冷肃的面孔,不祥之感愈发强烈。他再度想到了冯劫的书信,由这份书信联想到当前的局势,他的心里蓦然掠过一丝惊悚,难道咸要与齐国绝,迫使齐国出兵?这可是堂堂正正的谋,秦军一旦败了,武烈侯、公子腾,还有桓齮、司马锌和王贲等人,包括魏起、熊庸都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什么都不做。”冯毋择说道“我们拭目以待吧。”

  =

  蒙武等人在议论魏起,而魏起也正在自己的军营里与杨端和一边饮酒,一边嘲讽蒙武的无能。

  蒙武这几年的战绩的确乏善可陈,过去有蒙骜罩着,顺风顺水,轮到他自己做统率了,马上原形毕,但蒙武有运气,这次在中原战场上也算将功折罪了。蒙武洗雪前,秦王肯定要再次重用。没办法,蒙氏就是秦王政的心腹,秦王政要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无可厚非,换了谁都是一样。

  “你凭什么认定公子腾要回京?”杨端和对魏起的预测十分怀疑“即便公子腾回京了,中原战场上还有桓齮,还有司马锌,这两位老将无论是资历还是战绩都远超蒙武,他们做大军统率更合适。再说,谁敢断定攻魏一战肯定能赢?大王和关东人有胆子拿蒙武冒险?”

  “公子腾为什么回京,理由很简单。”魏起说道“宗室已经有武烈侯了,假如公子腾再拿下灭魏大功,宗室的实力将突飞猛进,这是咸绝对不愿看到的事。秦王不想看到,老太后更不愿意看到。反过来说,此仗假如打败了,公子腾就要给武烈侯承担大部分责任,武烈侯就能逃过一难,这又是咸不愿看到的事。所以,公子腾必须离幵中原。”

  杨端和缓缓点头,他同意魏起的分析,但还是认为咸不会让蒙武出任大军统率,毕竟接下来一仗更加危险,胜算很小。

  “桓齮能够重新复出,纯粹是因为老秦人。”魏起继续说道“当初我们抛弃了桓齮,但老秦人救了他。之所以救他,是因为桓齮手下有一帮将领,老秦人需要这帮将领。桓齮与我们反目,与老秦人走到一起,这犯了咸的忌讳,所以不管是大王还是太后,都不会让他统率大军了。”

  “司马锌当年是武安君手下的悍将,被三十年,这样的人咸敢用?咸宁愿用王贲也不敢用他。”魏起笑道“老家伙统军还是可以,有威信,有声望,但绝对不能给他战场指挥权。”

  杨端和对此深以为然。一帮老家伙重回军队,这是老秦人全面复出的标志,但实际上这是咸有意压制老秦人的少壮派,不给他们统军的机会。咸本来就存着反击的打算,只待时机成,把这帮老家伙赶下去,换上亲信,这军队的控制权就到手了。

  魏起这么一分析,也就剩下蒙武出任大军统率了。

  “武烈侯恐怕心不甘情不愿啊。”杨端和笑道“打赢了,这份大功劳就给关东人抢去了。”

  “所以,这一仗最终只有一个结果。”魏起叹了口气,神情也是十分不甘。拿下魏国的好机会啊,就这样错失了。

  杨端和笑而不语。这一仗最终结果就是抢占魏国城池,给魏国以重创,而魏国还是存在,只不过实力更弱了。秦国保存魏国,齐国还有必要出兵救援吗?秦国卖给齐国一个面子,皆大欢喜。  wWw.nIuDUNxS.COm 
上一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一章 ( → )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由网友提供,大秦帝国风云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小说,大秦帝国风云录小说网免费提供猛子的小说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