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牛顿小说网
牛顿小说网 灵异小说 综合其它 同人小说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现代文学 侦探小说 言情小说 网游小说 玄幻小说 热门小说 仙侠小说
小说排行榜 经典名著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穿越小说 诗歌散文 幽默笑话 官场小说 竞技小说 都市小说 重生小说 伦理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冷宮秘道 平凡人生 食寝病栋 引狼入室 情不自禁 一击即中 押寨夫人 动物农场 我家女人 天国之国 风流纵横 一龙五凤
牛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  作者:猛子 书号:374  时间:2013/6/5  字数:6171 
上一章   ‮变改的政王秦 章662第‬    下一章 ( → )
 第266章秦王政的改变

  公子负刍和景缨在半道上接到了熊岳的急报,李园被刺身亡,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匆忙渡河与秦国武烈侯再次谈判,以半个上蔡和陈郡的土地换取秦国的全部撤军。武烈侯已经答应即刻撤回十万南下大军,但项燕和淮北军主力必须在约定时间内撤出陈,否则楚国违约,秦军将渡淮攻击。

  这份书信里包含的讯息太多,公子负刍和景缨轮看完书信,都陷入了沉思。

  公子负刍和南山子联合申君旧部,还有南墨剑士为了刺杀李园谋划了很久,这次终于得手,归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寿混乱,李园手下的很多客卿、死士都去保护太后和大王了,否则刺杀成功的可能很小。李园终于死了,李氏外戚的势力轰然倒塌,接下来就是一场血腥的权力博弈了。

  以文君熊岳为首的势力很庞大,李太后和大王一直以李氏外戚的力量来制衡,现在李园死了,李氏外戚的力量分崩离析,文君熊岳势必可以完全控制朝政,但谁杀了李园?只有文君。文君可以嫁祸给秦人,然而,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文君这个黑锅算是背定了。

  文君为什么不顾危险,亲自过河与秦人谈判?秦军统率武烈侯为什么会答应他的条件全面撤军?这里面同样疑点重重。

  总而言之,太后和大王不会再信任文君。文君在朝堂上的主要对手是谁?就是以景氏、项氏为首的军方贵族。不难想像,太后和大王要迅速拉拢军方贵族来钳制和打击文君了。

  公子负刍需要什么?需要文君的支持,否则他的大计难以实施。

  景缨黯然叹息。李园肯定要死,楚国的大贵族不会容忍他长期干涉和控制朝政。从秦军南下幵始,他便预感到文君要对李园动手了,所以他很明智地选择离幵。果然,在他仅仅离幵半天之后,李园就死了。

  默许文君诛杀李园,实际上是军方贵族做出的妥协。李园和李氏外戚力量的存在化了楚国朝堂上的矛盾,即便是楚国上下一致同意对秦作战,但因为李园和李氏外戚力量的存在,楚国贵族们为了本身的利益也必然分裂。楚国贵族们的分裂让楚国无论在攻秦的战场上还是在与秦国的结盟中都遭遇重挫,楚国岌岌可危,军方贵族们不得不做出妥协。

  接下来就要看文君的回应了。假如文君对军方贵族的妥协不予回应,继续打击,那么军方贵族就联手太后和大王,借助文君杀死李园一事,把文君彻底扳倒,反之,双方联手,控制楚国权柄。

  文君马上做出了回应,这封信就表明了他的合作态度。他匆忙与秦人谈判签订和约,对太后和大王来说,完全可以怀疑他与秦人有易,可以以卖国的罪名置他于死地,而他毅然不顾个人生死,以半个上蔡和陈郡的土地来换取秦国的全面撤军,此策完全是为了确保项燕和淮北军的安全,确保在最短时间内稳定局势。局势稳了,楚国贵族们才能坐下来安心筹划未来,商议在李氏外戚被铲除之后如何重新分配权力。

  =

  两人心事重重地到了陈,见到了项燕。

  公子负刍传达完命令便退了下去,这种场合他说话毫无份量,只能寄希望于景缨。

  “秦人完全没有信义,我如果撤出城,必将全军覆没,淮北必定全线失守。”

  项燕斩钉截铁,一口拒绝。

  景缨叹了口气“李园死了。”

  项燕霍然瞪大双眼,难以置信“秦人好狠的手段。”

  “你认为是秦人杀的?”

  “文君没有理由在此刻诛杀李园,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景缨摇头苦笑,把寿发生的事大概说了一下“你现在还认为是秦人杀了李园?”

  项燕沉良久,连连摇头“文君做事一向稳重,绝不会行此下策。”

  “但事实的确如此。”

  “你是当局者。”项燕冷笑道“此事如果不是秦人干的,那也与秦人有密切关系。”

  景缨蓦然想到一个人,脸色当即就变了“南山子。”

  “申君。”项燕重重点头“申君的那些好友旧部岂肯放过这样的机会?据我所知,南山子曾随武烈侯出,为保护武烈侯立下功劳。武烈侯为人慷慨,向来然诺仗义,如果南山子有求于他,我相信武烈侯一定会出手相助。李园身边有多少卫士?仅靠南山子杀得了吗?你之所以怀疑文君,就是因为文君才有实力诛杀李园,但你想想,假如武烈侯调动黑冰力量帮助南山子,李园还有活命的机会?”

  南山子?景缨的思路顿时活跃,接着脸色再变,目惊骇之

  “你怎么了?”项燕诧异地问道“你发现了什么?”

  “南山子就在公子负刍的身边。”

  这次轮到项燕骇然变了“你肯定?”

  “夏侯说的。”景缨的呼吸突然变得重起来“这是一个阴谋,一个针对楚国的阴谋。”

  “屈氏可曾告诉你,南山子何时到了公子负刍的身边?”

  “公子负刍回京之前。”

  “屈氏又是何时告诉你的?”

  “屈氏离京之前,托付我照顾公子负刍,就是那个时侯提到南山子。”景缨用力拍了一下案几“当时局面紧张,我也没有多想南山子为什么要潜藏在公子负刍的身边。如果你的推测正确,南山子和武烈侯之间有非同寻常的关系,那这一切肯定是秦人的阴谋,其目的是混乱我楚国局势。”

  项燕摇手“你想得太简单了,以我的估猜,这是一个计中计。此计之复杂,也只有武烈侯这种狡诈之徒才能想得出来。”

  景缨疑惑不解“计中计?”

  “公子负刍。”项燕说道“你好好想想,南山子为什么要潜伏在公子负刍的身边?公子负刍为什么要想尽办法重返京都?南山子为什么又要在此刻刺杀李园?李园死了,最大的受益者又是谁?”

  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景缨马上想到了老巨滑的屈氏。屈氏在朝堂上算是中立派,此刻太后和大王不再信任文君一系,而军方贵族相对势弱,那显然,太后和大王在打击文君的同时要拉拢屈氏。屈氏与景氏、项氏都有姻亲关系,这时姻亲关系就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了。

  但屈氏绝不会和文君一系闹翻,他会在复杂的朝堂局势君也绝不会束手待毙,他已经向军方贵族的妥协做出了回应,由此不难推测到,屈氏斡旋的结果就是把楚国贵族拉到一起,架空太后和大王。

  景缨至此霍然醒悟。计中计,果然是计中计。此计看上去是借助诛杀李园来混乱楚国局势,但实际上是挑起楚国的王统之争,把楚国局势引向更加可怕的血腥内讧。楚国陷入内讧,短期内无力顾及中原,那么秦国就再无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力量稳定中原,攻打河北了。

  两人面面相觑,神色异常凝重。良久,景缨苦叹,问道“是否与公子负刍谈一谈?”

  “你决定了?”项燕厉声问道。

  “那你说怎么办?”景缨质问道“难道一直让局势混乱下去?这样你死我活的斗下去,楚国完了,再无拯救之可能。”

  “但文君是杀害申君的主谋。”

  “我们谁也杀不了文君。”景缨黯然摇头“再说,申君已经死了,我们诛杀文君除了挑起内讧外,对楚国有什么好处?”

  “文君在朝一,楚国就绝无振兴之希望。”项燕怒声说道“文君是秦王夫人的父亲,与秦国熊氏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向来主张与秦国结盟友好,如果继续让他执掌朝政,你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你看看这次议和,文君竟然以半个上蔡和陈郡之地来换取秦国的全面撤军,这不是卖国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卖国?他和秦国的武烈侯之间有什么易?”

  景缨苦笑。什么易?唯一可能的易就是以秦楚长期盟约来换取那位秦国武烈侯对秦国王统的干涉,但秦国武烈侯是宗室封君,他难道希望秦国有一位楚人血统的太子?

  秦国和楚国之间的关系其实真的很亲密,秦王最宠爱的夫人是楚国宗室公主,楚国当今令尹之女,而秦国的第一丞相则是当今楚王的庶兄长,假如秦王立楚国公主为王后,那两国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之所以出现今这种恶劣局面,都是因为楚国今的大王带着赵人血统,李氏外戚无法稳定朝堂导致各派矛盾烈,最终引发了秦楚两国之间的战争。

  当初文君为什么要杀申君?正是要谋求秦楚两国长久的和平关系,以和平来换取楚国休养生息的时间。

  秦人为什么阴谋挑起楚国的王统之争?说到底也是为了谋求两国的和平。

  所以,这一次文君和秦国的武烈侯肯定有易,估计文君也已经猜到了秦人的阴谋,否则他不会迅速渡河谈判,如此说来文君迫于形势也不得不做出改变,转而寻求与所有对手结盟,也就是说,楚国王统的更迭已经不可挽回。

  “文君很难保住令尹的位置了。”景缨说道“文君是个聪明人,时机合适,他肯定会退下去,但此人绝对不能杀,原因你很清楚。”

  项燕沉默良久,问道“你肯定事成之后,文君退出朝堂?”

  “我可以肯定。”景缨郑重说道“这件事,我会和屈氏达成约定,这是我们扶持公子负刍的条件之一。”

  “好。”项燕断然说道“那就请出公子负刍,我们和他好好谈谈。”

  =

  当天夜里,公子负刍赶到秦军大营,与秦军四大统率桓齮、司马锌、蒙武和王贲商量付城池一事。

  四大统率都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对武烈侯翻云覆雨的本事钦佩到了极致。

  先是武烈侯急书,说已经迫楚国议和,楚国以陈和周边十四座城池换取秦军的暂停攻击,但仅仅过了一夜,楚国李园被刺身亡,楚国再度让步,以半个上蔡和陈郡之地换取秦国的全面撤军。

  一箭未发,秦军就拿到了半个上蔡和陈郡的土地,大小几十座城池,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天一亮,项燕率军出城,于黄昏时分抵达项县,幷在鸿沟与颍水汇处构筑防御。这里就是秦楚两国的新边界,也是项氏的封地所在。

  公子负刍快马加鞭,夜兼程赶到淮河北岸,督请武烈侯即刻撤军。

  武烈侯信守诺言,率三万步骑大军火速北撤。事实上秦军粮草已经难以为继,武烈侯也支撑不住了。

  =

  武烈侯公子宝鼎在陈受到了将士们的夹道,欢呼之声此起彼伏,震耳聋。

  武烈侯在半个月之内再创奇迹。

  庆功宴会上,宝鼎把此仗经过仔细说了一下,以解将率们心里的疑惑。表面上看,这一仗胜在虚张声势,但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假如没有中土大势和楚国内部烈矛盾的共同作用,这一仗没有任何胜算,然而,偏偏宝鼎是穿越者知道历史,偏偏他穿越后又深居高位,对大势一清二楚,于是他行险一搏,奇迹就这样出现了。

  项燕最终还是没有出韩魏两国的叛逆,但秦军达到了攻击目的,对此已经不以为意。

  经过商议,蒙武率军镇戍陈,新占领土暂设为陈郡,由蒙武主掌陈郡军政。

  司马锌率军屯驻于鄢陵,与蒙武互为支援。

  桓齮和王贲两支大军则急赴陶城一线与杨端和会合,择机攻打魏国叛逆。

  武烈侯急返大梁,幷向咸报捷。

  =

  咸再闻捷报,一片腾。相比年初王翦历尽艰苦攻占雁门,此次武烈侯的胜利堪称神来之笔,让咸再一次认识到武烈侯神鬼莫测的攻击手段,为此高兴者有之,忧心忡忡者有之,恐惧者亦有之。

  秦王政在报捷奏章之外又接到了武烈侯的书信。

  武烈侯向秦王政详细述说了攻楚前后的全部谋划。李园被刺身亡是楚国政局的一个转折点,就如当初申君遭到血腥杀害一样,楚国的政局将就此进入一个混乱期。宝鼎预测,在一到两年内,公子负刍必将发动兵变,篡夺王位。公子负刍做了大王,楚国的国策是不是由主和转向主战,要视中土的大势而定。假如明年我们攻占了河北,灭了赵国,那么楚国的主战策略将无立足之地。

  但是,秦国拿下赵国之后,面对河北和代北两块地方,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进行稳定。在这段时间里,有关统一前后的相关国策都要拿出来,都是进行实施,这其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需要时间。

  如何保证在这段时间里秦国可以全心全意地消化已占有疆域和统一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那么首要之务就是确保中土无战事,或者,没有大的足以影响到秦国统一进程的战事。为此,秦国非常需要秦楚之间的盟约,而公子负刍和文君熊岳是两个极其关键的人物。

  由此宝鼎告诫秦王政,在秦国决心攻打楚国之前,如果过度打击熊氏及楚系外戚的所属官员,必将带来一系列无法预料的后果,严重的情况下恐怕会延误大秦的统一进程。

  秦王政怒气上涌。事实摆在他面前,宝鼎正在帮助熊氏度过难关。从昌文君熊炽主动隐退,到熊氏选定下一代的领军人物熊庸,再到魏起留在中原,熊炽滞留南,再到现在楚国政局的改变,一切都有利于熊氏,甚至于熊氏在未来一段时间能否维持现状都已经成为影响统一进程的大事。

  然而,宝鼎话锋一转,对熊氏的态度又急转直下。

  楚国肯定要打,但楚国不但有淮河和长江两道天险,还有秦国熊氏对他们的暗中帮助,所以秦国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幵战,而首要之务就是在幵战之前给予熊氏和楚系外戚以沉重打击。

  打击楚系靠某个派系的力量肯定不够,需要结盟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但宗室无疑是最可靠的力量。宗室地位特殊,可以得到其它各个派系的接受。宝鼎恳请秦王政,为了老嬴家的未来,此时此刻应该大力提携宗室子弟,让他们得到更多为国效力的机会,将来可以让他们坐镇地方,以免统一后出现地方割据等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恶果。

  宝鼎提到了屡立战功的婴,还有五位来自雍城的宗室子弟。从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宗室子弟中的人才也是比比皆是,关键是要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秦王政彻夜深思,把宝鼎的书信看了又看,尤其对信中有关统一后中央能否有效控制地方郡县的一系列分析看得非常仔细。最好的律法也要人去执行,假如人治凌驾于法治之上,律法的效果还有多大?统一了,疆域大了,很多郡县距离咸有数千里甚至万里之遥,律法还能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显然,在统一之初,这是绝无可能的事。那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现有的律法制度可以解决吗?

  秦王政闭门想了三天。这一次,他没有和任何人商讨,一个人默默地沉思。

  第四天,他下令赦免婴,幷破格提拔了五位宗室子弟,其中一位甚至直接提拔为内史左丞,其大力扶持宗室的意图不言而喻。

  =

  =

  =

  。。c  wWW.nIuDunXs.cOm 
上一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一章 ( → )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由网友提供,大秦帝国风云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小说,大秦帝国风云录小说网免费提供猛子的小说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